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每个人都死了》是美国作家劳伦斯·布洛克所写,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私家侦探马修·斯卡德的朋友米克·巴卢被莫名奇妙的找茬,手下的人死了,东西被偷。而马修被人袭击,到后来米克的酒吧葛洛根被持自动枪械的人袭击,死了很多人。为了找出幕后的凶手,马修和米卢并肩战斗,终于发现对手是多年前被米克所杀的帕迪·法雷利的儿子,他是来为父亲复仇的。而在米克这边,出了个叛徒安迪·巴克利,马修和米克将计就计,进入帕迪·法雷利的儿子道林设下的圈套的地方,那本来是米克的农场,经过出其不意的突袭,他们打死了所有的敌人,全身而退。
整个故事很一般,最不喜欢的是太多太多的对话,没有对话好像这个故事就没有太多可写的了,所以感觉有点乏味。
参考资料:
《每个人都死了》[美]劳伦斯·布洛克 唐诺 译 新星出版社
《直捣蜂窝的女孩》,是一部大作, 六百多页,479千字,好厚的一本小说。这本小说写的不错,情节曲折,环环相联,扣人心弦,非常值得一看。
它是《千禧年系列》的第三部,不仅篇幅最长,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千禧年系列》是一部瑞典小说,从2005年首部曲出版后,销售量已经突破2600万册,2009年更成为全欧洲最畅销的小说,其中第一部《龙纹神的女孩》和第三部《直捣蜂窝的女孩》均获得北欧犯罪小说协会最佳犯罪小说”玻璃钥匙奖”。
故事从一个被枪击的女孩开始,被手枪打中头部,送进医院奇迹般的生还,她就是那个女孩——莉斯·莎兰德,另外还有一个揭开莉斯·莎兰德相关事件的关键人物,《千禧年》杂志的记者——麦可·布隆维斯特,所有的故事便是围绕他们两个开始了。
亚历山大·札拉千科,莉斯·莎兰德的生父,一个叛逃的苏联KGB情报人员。被瑞典安全部门接纳,并掩护其身份。其殴打莉斯·莎兰德的母亲而导致永久性脑损伤,不断的脑出血,莎兰德一心寻求让他得到惩罚,却受到安全部门的阻挠干扰,甚至残害她。
莉斯·莎兰德年纪27岁,身高154公分,体态瘦小。其父亲亚历山大·札拉千科,十二岁时因纵火谋杀父亲,被判定患有精神疾病而关押在精神病院。十八岁时被法庭宣判无行为能力,必须在监护之下生活。莎兰德性格怪异,沉默寡言而不善交际,几乎没有朋友。但莎兰德在智力方面其实类似于天才,数学演算能力高超且过目不忘,自学成才的电脑功底,达到世界顶级黑客的程度。
麦可·布隆维斯特年纪45岁,外貌堪英俊,性格正直且聪明机智,很有征服女人的魅力。他为《千禧年》杂志社工作,专门揭发企业和政府的黑暗内幕,曾因为刊载某位企业家的犯罪行为而遭到毁谤罪的判罚,并因此入狱服刑三个月。但事后在不懈的努力下,收集到完整且充分的证据,将该位企业家扳倒,因而一举成名。他现在深入进莉斯·莎兰德的事件中,开始揭发政府中国家安全部门的邪恶的行为。
在采取了一系列报复行动后,莎兰德和她的父亲都受了重伤,双双住进了加护病房。而莎兰德的法定监护人也在之前的报复行动中遭到杀害,一份被隐藏多年、关于莎兰德十二岁被关进精神病院的真实缘由的档案被布隆维斯特取得。于是,特别小组面临极度的危险,这个小组一旦曝光,除了小组成员将会受到刑事审判外,人民将会强烈质疑现任政府,产生严重的宪政危机。特别小组必须出动将事情摆平。与此同时,布隆维斯特光是有一份多年前的报告还不够,并不足以证明小组的存在,也无从得知小组成员有那些人,因此必须进一步地追踪事情的真相。于是,一方是要确保莎兰德的行为失能判定持续下去,确保相关人员都保持隐秘,一方则是要推翻莎兰德的精神失常宣判,并挖掘出所有相关的人员。
小组为掩盖违法事实,布隆维斯特为揭露违法事实,双方开始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小组前任的组长古尔博出动,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掩盖事实。找莎兰德原来的精神病医生出马,撰写虚假的精神状况评估报告,让法院相信莎兰德确实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必须管押在精神病院中;以国安局的军事机密为由,误导检察官,回收被布隆维斯特取得的档案,并将同情莎兰德的警员调开;全面监视和监听布隆维斯特的一举一动,掌握媒体调查的进度;最后是杀死莎兰德的父亲,彻底断绝他的威胁。
布隆维斯特受到全面监控,并被窃走相关证据。因此他在家中装设隐秘的录像机,录下小组成员侵入他家埋设机关的影像,并派人跟踪那些跟踪他的人。他在机密档案被抢夺回去之前复制好几个备份,分开收藏在不同的地点。他让莎兰德侵入她的精神病医生的电脑系统中,找到重要的通信资料,指证对方曾经、并准备再次陷害莎兰德。布隆维斯特还设法找到国安局中负责确保宪政体制的单位,告知特别小组的存在,并提出相关的证据证明这个小组不仅存在,还做出了违反宪法,侵害莎兰德人权的犯罪行为。
现任首相完全不知道小组的事情,但发现这件事情政府违法严重,必须面对艰难的抉择,包庇掩护小组,则自己也陷入了违法的事件当中,但任由布隆维斯特揭发小组的存在和犯罪事证,则会引发宪政危机,造成现任政府的崩溃。首相最终的决定是,主动出击,在国安局内成立一个临时的宪政小组,针对特别小组进行调查。但在确认一切之前,必须在私下进行,如果事情是真的,可以避免打草惊蛇,如果事情是假的,则可以避免国安局内部的动荡。
为了掩盖事实,疯狂的行为不断,从监视到毁灭证据,到杀证人,到最后准备杀掉布隆维斯特灭口,越来越走向一个无底线的邪恶深渊。
法庭上对莉斯·莎兰德的起诉失败了,相关的证人,当年的确认精神病的泰勒波利安的种种行为,被辩护律师揭穿。政府对小组的调查也完成了,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拘捕。
最后莎兰德也被法院宣判精神没有失常,她自由了。
参考资料:
直捣蜂窝的女孩 [瑞典] 斯蒂格拉森 颜湘如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中秋那天,去买个东西,这里称为A物。坐公交车,有一长者,七十往上数了。问之,A物多少钱了?答曰25元,长者感叹道,太贵了,以前才3块钱。
偶反应很快,立刻问其当年薪水多少?答曰:32元。吾和颜悦色说道,以前一个月买10个,现在一个月买100个怎么能说贵呢?
老者答曰,B(指做A原料,单位价格)才一块多,所以25就贵,不值。
希望老者回去能好好想一想,到底哪个贵,思维定式的单纯以价格作评价标准是思想桎梏的结果,不知道思考。这样的国人很多,如此思想,焉能强国?
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无间任务》是一部写的非常好的小说,可以用引人入胜来形容。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小说讲述的是私家侦探杰克·李奇为了追查10年前其在军中服役时射杀的一个认为已经死了的人——昆恩,同想找到萨克雷·贝克贩毒证据的并救出打入其内部的卧底美女泰瑞莎·丹尼尔的缉毒组警察苏珊·达菲进行的合作的事情。
她们设计了一个绑架被救案,目标就是萨克雷·贝克的儿子李察·贝克,杰克·李奇就成为了救人的英雄,为了更真实,甚至表演了他打死一个警察的场景。一切顺利,杰克·李奇打入贝克家里。但因为设计上的疏漏,李奇数次险些被怀疑,都被他机智干练的处理掉了。其实贝克不是贩毒的,而是贩枪的,他上面还有个人控制着他,经过一系列复杂,惊险的过程,终于杰克·李奇收到了最多的信任,也开始了整个的追寻过程,惊心动魄的对抗之后,最终杀死昆恩,救出泰瑞莎·丹尼尔。
此书值得一看。
参考资料:
《无间任务》 [英] 李查德 彭临桂译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呼吸秋千》是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 赫塔·米勒著的作品,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时,一个17岁的男孩子,背井离乡,被送到乌克兰的劳动营,开始了暗无天日的劳作生活。吃不饱,穿不暖,劳动强度大的悲惨生活。
本书反映了那个悲惨的年代,人已经被当成了动物,只有天天劳动的权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所谓的改造。五年中,一些人死了,无声无息的消失了。男孩的家人对他也冷漠了,似乎他已经不是家庭的一员了,亲情在强权的重压下早已变得冰冷。没有什么人权,没有人敢于反抗,只能接受命运。
一个这样的时代过去了, 希望人类不要再重蹈如此灭绝人性的覆辙。
参考资料:
《呼吸秋千》 [德] 赫塔·米勒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白城恶魔》作者艾瑞克·拉森,根据芝加哥1893年世界哥伦布博览会前后的真实故事所写,虽然是所谓连环杀手的貌似恐怖的故事,但读起来就是一部很平和的小说。其中最多的描写是世博会建立的过程丹尼尔·哈德森·伯汉最为总的负责人和其他人共同努力的事情,而杀手亨利·霍华德·贺姆斯仅仅是淡淡的描写一些大概的活动,并没有细节描写杀人的过程,所以并不恐怖。
从书中最能体会到的就是伯汉等人为了建立一个表现美国、超越法国世博会的优秀的世博会所作出的艰辛的努力,最终世博会的建筑非常成功,世博会的运作也非常成功,最后世博会大部分建筑被意外烧毁,世博会只能留在人们的回忆中。
至于杀手贺姆斯,最终杀了多少人没有人清楚,但很多人失踪是事实,最终他也逃不出被绞刑惩罚的命运。
参考资料:
《白城恶魔》[美]艾瑞克·拉森 刘永毅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8月19日星期五
《大地惊雷》描写的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内战结束不久的美国南方,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马蒂·罗斯,为了报杀父之仇,离家寻求当时赫赫有名的联邦执法官考伯恩,双方打成一笔交易,一起捉拿杀父仇人汤姆·钱尼,后来同时追捕钱尼的德克萨斯骑警拉波伊夫也加入进来,三人共同追捕钱尼。当然了必然的经历一些危险、一些意外,这都是比较老套的东西,最终惩恶言善。
整个故事非常非常的简单,除了最后的一战稍微有点扣人心弦外,都很平淡,很简单,没什么意思。
参考资料:
《大地惊雷》 [美]查尔斯·波蒂斯 沈矗译 法律出版社
2011年8月19日星期五
三网融合吵吵好久了,却只问其声不见其影,唯有到处说试点、试点,也不知道到底要试点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要试点什么?
其实三网融合是超级简单的事情,给电信业发放广电业牌照,给广电业发放电信业牌照,其他的都不用管了,让各个企业自行发展。政府部门的职责怎是制定公平的竞争规则,然后按规则进行监管。
很简单的,可以说是超级简单了,把给予相关企业以经营权,其他的就靠企业自己了。人民不承担一分钱费用,何乐而不为?
人民乐得事当然不能做,因为这里面还有部门利益,目前的情况,如果给电信业发放广电拍照,那么各地广电业大部分就将完蛋。因为广电业的网络本身就是比较低级的网络,技术能力无法跟电信业比;广电业的网络又是地区分割的,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实力。用户数量貌似不少,但是一但电信业能够提供广电业务,客户马上就会投向电信业。所以超级简单的方法,对人民有利的方法是不能使用的,反而要试点,试点是什么就是要钱,要投资,要从人民的口袋里掏钱去养活那些无能企业。可悲。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1572.htm
2011年7月10日星期日
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从此原来的苏丹南部正式成为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一个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自己事物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几个民族由此应该能开始一种和平、和睦、友好的新的生活状态,真的应该祝福他们。新的国家,多年战乱,多年屠杀,无数人流离失所,无数人长眠永世,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的重新建设这个地方了,希望他们能够很快的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过上自由、幸福、快乐的日子。为南苏丹人民祈福。
关注苏丹起源于曾经的达尔富尔问题,大屠杀,恐怖。更可悲的是国际上竟然有人支持屠杀者,臭味相投吗?
最近关注苏丹,在于看到一本书《什么是什么》,描写一位苏丹的”迷途少年”从屠杀开始到移民到美国十几年的经历,可见苏丹冲突之惨烈,穆斯林极端分子之残酷,苏丹政府之无耻。
不过现在终于好了,非常好了,世界有联合国,有民主国家管管事,还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祝福他们,也祝福自己。
参考资料:
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萨尔瓦-基尔任总统 http://news.qq.com/a/20110709/000635.htm
《什么是什么》 [美] 瓦伦蒂诺·阿沙克·邓口述 戴夫·艾格斯著 陈伟译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据说药家鑫走了,为他所做所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正义得到伸张,可是我高兴不起来,人为什么会堕落到这种样子?
一个本来正在受高等教育的人,一个本来会弹钢琴有特长的人,一个本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却做出如此恶劣的事情,我们需要反思,什么原因让一个人变成了冷血杀手?那么无情,那么冷酷,那么自私?
我们的社会教育一直受到所谓的重视,但是我们真的让我们的年轻人接受了什么样的理念?是博爱、平等,还是自私、特权?如果从小就有爱心、善心的思想灌输于头脑,在这种驾车撞人的情况只可能自己谴责自己,至少不会加恨于受害者,更甚至杀之而后快。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教育更因为他们是稀罕之物而很容易变成自私的人;再加上家庭有可能的特殊背景,特权思想叠加,更是可怕。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如此事件迟早会发生。
不公平的社会,会让人人自危,如果不主动努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就要受到侵害。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人只能变得自私、贪婪,而孩子从小在这个氛围中,比之现在的大人更容易走向极端,甚至利用社会的不公,也憎恨社会的不公。最终把热血留给自己,把冷酷留给别人。
药家鑫走了,不是单单是他个人的错误,也不单单是他家庭的错误,而是整个我们这个社会的错误。
一个人的错误,几个人的错误容易改,一个社会呢?难,遥遥无期。走了一个,同样会有后来人站出来的,社会如此,拦不住的。
深刻的社会变革,让人人充满爱,才能让此类事件不再重演,期待。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