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笔记 > 读《武士道》有感

读《武士道》有感

2007年9月28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读《武士道》有感

2007年09月28日 星期五 11:06

《武士道》这本书是由日本人新渡户稻造写于1899年,描述了武士道的起源、特质及其影响和未来。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了解日本,也才能在对日看法、对策上能高瞻远瞩,立于不败之地。

读过这本书,更能了解武士道精神,但也存在一些对武士道的疑问?总的感觉,武士道精神在现今正在消亡。
1.孔子、孟子、王阳明这三个中国人对武士道精神有很大的影响。
2.武士道精神有很多可取之处。
3.武士道作为一种独立的道德准则必将会消失。
4.从日本侵华战争来看,武士道已经堕落为效忠日本国王的狭隘精神了。

武士道的精神(以下7条均节录自该书)
1. 正义或节义
正义是依据理性,针对某些行为,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的力量。可以为正义赴死,或是为正义而出击。
所谓节义,就如人之骨,人若无骨骼,脖子就不能端正,手不能动,脚不能站。同样的道理,人纵使有才智和学识,若无节义,就不能立足于世。而身为一位武士,即使在礼法、规矩上不能兼顾周全,亦万万不能没有节义。
2. 勇气——大胆和忍耐的精神
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勇士的精神层面必须以即使暴露在可怕的环境下,还能保持内心平静来证明。心平气和是勇气的休息状态,是英勇的静态表现,而大胆的行为则是勇气的爆发。
一个真正勇敢的人都是很镇定的,他从来不会感到惊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扰乱他的情绪的平静。他在热战中保持冷静,遭遇大灾难也同样镇定一对。地震不会让它动摇,风暴中他仍然放声大笑。我们把它视为真正伟大的人物,他在面对死亡的危险和威胁时,依然保持自己原有的风格。
尼采有一句话可说是倒尽了日本武士的心声:你必须以敌人为荣,敌人的成功也是你的成功。
3. 仁——恻隐之心
孔子和孟子不止一次强调,治国者的最高要求是“仁”,就是慈悲心。孔子曾说道:“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专制政府(专制政治)与世袭政府(父权政治)的不同之处在于,身处前者的人民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服从,而后者则是以“那光荣地服从、那高贵的归顺、那臣下之心维系存在,即便奴役本身也存有赞扬自由的精神的方式来臣服。
武士对于弱者、地位卑贱或被征服者心怀仁得的事迹,尤为称道。
4. 礼节
礼节的至高表现几乎等同于爱。礼节是“宽容,利他,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逾矩,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当礼节被提升为社交的必要条件时,复杂的礼仪体系于是扩展开来,让礼仪做法蔚为风气,以端正青年的社会规行为。
5. 诚实与真诚
孔子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说谎或说话模棱两可被视为懦弱。武士相信,他崇高的社会地位使他对诚实的标准必须高于商人和农人。由于武士通常都能信守承诺,而且无需立据为凭,所以武士的发言极具分量,甚至超越了他的威严。
6. 荣誉
武士的出身与教养,就是在荣显武士的责任与殊荣。
从行为的角度来看,好的名声——一个人的名誉,也就是“一个人不灭的部分,剩余的部分不过是禽兽”——一直被视为理所当然,任何有损其正直的事情都会让人感到羞耻,而羞耻心(廉耻心)是在年少时期最早获得重视的教育。
武士小河立所曾说“当所有人用邪恶的话语诋毁你时,千万别以牙还牙,只需忠实反省是否履行了该尽的义务。
7. 忠诚
对上位者宣誓效忠是封建制度独有的特色。
在中国儒家思想的伦理里,服从父母亲是人类最基本的责任,而在日本则是应该优先对皇室表示效忠。
武士道把家族的利益与成员的利益视为一体而且是不可分割的。这种利益是受情意捆绑,是自然与生俱来无法抗拒的。
一个牺牲自我意识来成全对君王的奇想、幻想或善变意志的人,在武士个严厉的评价等极甚低。武士通常会将诚实诉诸文字,以血向主君的明智和良心提出控诉。

我觉得,此书值得一读。

分类: 读书笔记 标签: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